清晨,楼下响起卖粽子的吆喝声,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家乡。
老家在湾沚的乡下,家乡的粽子是用青青的苇叶包成的,绑粽子用的则是田边地头常见的三棱草,这样包起来的粽子煮熟后有一股特别的清香。小的时候,我最爱随母亲去打苇叶。在浅浅的河塘边,母亲挽起裤脚,在还有些冰凉的水里采摘,我则坐在岸边,一边和母亲说着话,一边看风景。
芦苇丛里最常出现的是翠鸟,这精灵一样的鸟儿,最爱立在苇杆的顶端,一动不动地俯视着脚下的水面,一旦有小鱼游出水面,它便箭一般地冲下去,用尖尖的长嘴叼起鱼儿,又迅速回到杆顶,仿佛什么也没发生,而小鱼却已成了鸟儿的美味,只有水面泛起的涟漪仿佛在告诉着我们刚刚发生了什么。
在我仍胡思乱想的时候,母亲却挽着一篮子苇叶唤我回家了。晚饭后,母亲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在昏暗的灯下,一边说着家长里短的事儿,一边不停地包着粽子。孩子们在操场上玩着属于他们的游戏。那时候,我们根本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,在春节过后,便盼着端午的来临,由于期盼的日子太久,第一粒剥开的粽香便永久地印在我的脑海里。以至于直到今天,我仍然吃不惯超市里的商品粽。
记忆中的端午节,是一个初夏的日子,母亲勤劳的身影和儿时游戏的快乐叠加在一起的端午节,超市的商品粽怎能吃出家乡的味道呢?
晚安,芜湖!
今日互动话题
说说属于你的端午记忆
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~
截至6月11日17点
评论点赞最高的用户
将获得喜马拉雅会员
快来参与吧!
你想在本栏目分享自己的故事吗?
我们期待网友的投稿
投稿要求如下:
发布于:北京市